經過專家委員會與10萬余名線上大眾評審的投票、點評,京張鐵路遺址公園國際方案征集結果2020年5月10日正式出爐,評選出全線概念設計優勝方案3個、節點詳細設計優勝方案4個。從線上留言看,大眾評審對京張鐵路遺址公園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文化傳承、綠色公園、優化交通等方面,希望京張鐵路遺址公園成為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打卡”地。
萬壽寺始建于唐,原名聚瑟寺。光緒初年,慈禧正謀劃二次垂簾聽政,太監李蓮英頗會揣摩上意,就讓萬壽寺的僧人制作了一尊觀音菩薩像,面容與慈禧相仿。
近日,河北省正定古城墻保護工程通過河北省文物局驗收。據河北省文物局介紹,正定古城墻保護工程于2014年10月開工,2019年8月竣工。
“潞水東灣四十程,煙光無數紫云生。王孫馳馬城邊過,笑指紅樓聽玉箏。”這是明代詩人曹代蕭描寫通州潞河岸邊張家灣繁華景象的詩句。潞河也稱白河、北運河,它北通北京,東南達天津,與京杭大運河相接,可達杭州;另經海河,可出渤海海口。潞河曾是京都生命之河。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各級疾控中心作為一線專業力量,在抗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最初的衛生防疫站,到如今的疾控中心,北京的衛生防疫工作是如何從一張白紙步入公共衛生新時代的?
1915年2月,伍連德、顏福慶、俞鳳賓等21人在上海宣告中華醫學會正式成立,顏福慶為首任會長,伍連德連任1916年和1917年的會長。在醫院建設期間,名譽司庫施肇曾和伍連德都沒有接受任何薪水或報酬,施肇曾還為醫院捐贈5000元,伍連德自己也捐了2500元。
時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抗擊疫情刻不容緩,全國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時艱。歷史上,北京地區也曾多次發生疫情,每次都是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渡過難關。
而今兒個說的這羊肉包子和炸回頭就是它的附產品, 當然在其他地方也能買到它們。沒想到忽然從外面進來一個人買燒餅,這個人見店主正在制作一種造型新奇的食品,于是就買了幾個。
明年將迎來天壇建壇600周年,天壇公園首次推出的天壇國潮黃金首飾系列祈年賀歲產品昨天正式發布,一起亮相的還有剛剛“上新”的中和韶樂八音盒、祈福禮盒絲巾套裝、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4款文創產品。
共同探討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①活動分上午場和下午場,請選擇報名;如有意參加全天活動,請分別報名。③活動現場會進行錄制,視頻后續將發布于“北京印跡”平臺。
2020年5月1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開館,濮存昕在序廳為觀眾做“云”賞導覽。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戲劇博物館,北京人藝舉辦“云上博物館”直播活動,邀來濮存昕、馮遠征兩位名角兒和劇院的唐燁導演,以及于震、雷佳、楊佳音、伍宇辰檸等年輕演員一起當導游,帶大家在云端了解劇院的歷史和故事。據了解,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重啟后,將于每周四至周日向公眾開放,觀眾需提前在線上實名預約參觀,暫不接受團體預約。
報告顯示, 2019年中國演出票房為200.41億元,同比增長7.29%,票房增速趕超電影市場。總體來看,過去一年中國演出市場蓬勃發展,劇場、演唱會、旅游演出在票房上齊頭并進,形成三足鼎立態勢。演出票房貢獻方面,去年旅游演出增速最猛,同比上升9.58%,票房收入為73.79億元,直逼劇場的84.03億元。在演出花費方面,演唱會的人均投入最高,平均為1525元,其次則是音樂劇,人均支出1280元。在演出細分市場, 80后至85前的人均消費金額最高, 90后新晉父母則更愿意為孩子花錢,他們在兒童劇方面的人均消費金額最高。
“抗疫情,人有責;戴口罩,勤洗手;不信謠,科學防;家里蹲,少出行……”青衣灰帽、頗具書生氣質的“黨小生”正從養成良好個人習慣、自覺維護健康安全環境等多個方面向轄區居民普及科學防疫知識。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搭配簡潔生動的漫畫場景,這是北京市海淀區海淀鎮利用已有黨建形象 “黨小生”制作推出的新冠肺炎防控宣傳作品。
每逢春節將至,北京人藝都會準備一部賀歲大戲,讓觀眾在劇場里感受過節的儀式感。今年陪伴觀眾的又是京味兒十足,團團圓圓的《全家福》。2020年 1月 14日,《全家福》再度登臺,這讓過去一年中為觀眾奉上過家國情懷,世事沉浮,人物悲喜的人藝舞臺迎來一個溫暖的收官,同時也帶給觀眾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全家福》根據葉廣芩同名小說改編,由葉廣芩、王志安編劇。如今《全家福》已經成為了人藝當之無愧的保留劇目,除了豐富的故事內容,劇中一眾經典的人物形象,更是讓觀眾津津樂道。據悉,該劇將演出至1月 30日,一連14場讓觀眾在劇場里感受一個美滿的新春佳節。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表示,技與術在戲劇教育里是同等重要的,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教育的根本是把戲劇方法引入教育中來,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其中內含著技和術的密切關聯。
1月2日至3日,由北方昆曲劇院出品的大型原創昆曲《清明上河圖》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據悉,該劇由袁國良、邵天帥等國家一級演員以及眾多優秀青年演員出演,力圖展現昆曲在傳統基礎上的守正創新。
2019年12月28日,堪為中國舞壇年度答卷的舞蹈晚會《舞典華章——2019年度舞蹈巡禮》在國家大劇院亮相。黃琛迪、李宇、張翰等14位通過電視舞蹈被觀眾熟知的青年舞者,將自己比賽中的精彩片段再次呈現出來,也以青春之姿告別2019年,迎接2020年的到來。
12月25日下午,2019東城區戲劇普及成果展演在77 劇場落下帷幕。東城區應急管理局將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故事搬進《守夜》這個劇目里,展現了東城應急人的責任擔當和情義。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在袁世海和李金泉先生的指導下復排《李逵探母》。梨園行吟一甲子,她的代表作《八珍湯》《金龜記》和《風雨同仁堂》已成為老旦行的經典劇目,廣為流傳,李金泉先生當為之欣慰。
2019年10月27日,國家京劇院攜現代京劇《紅軍故事》(《半截皮帶》《半條棉被》《軍需處長》)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于福建大劇院演出圓滿成功。
2019年10月26日,由中國文聯、中國劇協、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等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戲劇節期間,還將舉辦戲劇創作論壇、戲曲音樂創作論壇,以及閩臺交流合作劇目暨福建優秀劇目展演、閩劇文獻展等配套活動。
2020年 4月 1日 14時至16時,電商平臺京東首次為北京非遺老字號開通直播,標志著北京首批13家北京非遺老字號店鋪與電商平臺開展的“京城非遺裝點美好生活”在線宣傳展銷活動正式開始。第一個嘗鮮的內聯升在直播兩小時時間內,詳細介紹了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之妙,并利用這次直播發布其與《國家寶藏》聯名推出的婚鞋,吸引了2100余名觀眾實時在線觀看,收獲1.66萬次點贊。”4月 2日至6日,每天14時至16時,消費者還可以通過京東的直播了解龍順成、同仁堂、榮寶齋、瑞蚨祥等其余4家非遺老字號店鋪的百年技藝和品牌的文化價值、背后故事。
吳裕泰、內聯升、潘家園……如今,北京一半以上老字號已入駐淘寶直播,開網店、做直播、運營粉絲社群、迭代產品。內聯升、吳裕泰、百花蜂蜜、同仁堂、義利、稻香村……淘寶直播資深總監薛思源介紹,截至目前,北京一半老字號已入駐淘寶直播。直到身邊同事開始在直播間購買大件兒甚至是金首飾,直到疫情到來內聯升全國80多個城市的門店在春季前悉數關閉、網店銷售同比下降80%后,程旭對直播帶貨的“偏見”徹底消失。團隊開始通過各種方式找問題、補不足:在淘寶大學學習直播知識、組織員工觀摩學習優秀主播、每周堅持直播三四次、探索更為輕松的互動……如今,吳裕泰直播賣貨的銷售額已翻了15倍。
疫情發生以來,往常只在春節期間提供的半成品成為各家店里營業收入的大頭,各家老字號也紛紛增加半成品菜肴的品種。同春園的三鮮蒸蛋餃、菊花魚,二友居的宮保雞丁、豬肉餅,慶豐包子鋪的餛飩,同和居的干燒黃魚,惠豐餃子樓的手工水餃、惠豐門丁肉餅店的烙餅卷肘子,惠豐涮肉館的麻辣涮鍋等半成品菜肴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干燒黃魚每天都能賣出上百條,各種半成品加起來,銷售總額能占到營業收入的八成多。
近日,京城老字號“同春園”收到一封沉甸甸的感謝信。寫信的人名叫陳蓮,是一位正在武漢一線抗擊疫情的護士。了解到部分醫護人員家中的老人孩子用餐不便后,項目聯合華天集團二友居、同和居、同春園等老字號,面向有需求的醫護人員家庭開展每日免費配送一次“愛心餐”的志愿服務活動,直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
王延雪是地安門馬凱餐廳的服務主管和一流點菜師,她的一雙兒女已經半年沒見到媽媽了。春節前,他們終于來到北京找媽媽一起過節,而這一計劃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兩個孩子很快就回到老家,王延雪則主動請纓奔赴“最危險的一線”,承擔起在露天區域售賣餐食的任務。
避免堂食人員聚集,北京眾多老字號餐廳“轉戰”室外,將菜品搬到門口“擺攤”銷售。3月 4日,西城區馬凱餐廳地安門店將外賣柜臺擺到門外,主營新鮮蔬菜、主食、腌肉、半成品和打包飯菜。
全聚德集團向武漢醫護工作者捐贈的物資裝車啟運。此次全聚德集團捐贈600袋烤鴨、600袋卷餅、600袋專用醬、960袋杠頭、940袋年糕、900袋棗饃饃、760袋喜字餅等價值近13萬元的特色食品。
受疫情影響,北京稻香村各類產品銷量一度出現斷崖式下滑,但最近一段時間,隨著逐步復工復產和上線外賣平臺,稻香村熟食、速凍類產品銷量迎來大幅增長。
王致和臭豆腐,又叫“青方”,它是北京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非常受歡迎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菜。不僅如此,也是全國各地老百姓,喜歡品嘗的一道小菜。最近幾十年,這個又叫“青方”的小小豆腐塊,更交上了好運,有許多外國朋友也特喜歡吃這個臭豆腐,他們還給它起了個雅號,叫“東方奶酪”。
2月12日中午12時,剪完頭發、一身清爽的楊先生走出了位于王府井步行街的四聯美發店。“我已經憋了快一個月了,頭發太長了,來之前特意打了一個電話,聽說開門,就趕緊過來了。”這幾天,王府井步行街的四聯美發店恢復營業。雖說營業時間改為從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只有六個小時,但為不少理發的人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這里的安全措施讓大家感到安心和放心。
我半小時前在家里點的餐,這會兒正好來拿。既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又避免湊人堆兒,這辦法真不錯!”2月12日下午,正在同春園取餐的王先生感嘆道。在一進門的大堂里,工作人員專門設置了這個“遠程點餐取餐處”,配有保溫箱并公示消毒記錄、員工體溫登記表等,打包餐食的服務人員也是全副武裝。
昨天是農歷立春,按照北京的老例兒,這一天要“咬春”,吃上一頓春餅、春卷。記者從又一順、烤肉季、同和居、同春園、馬凱餐廳、護國寺小吃總店、二友居等老字號餐館了解到,立春當天,這些老字號都供應春餅和立春套餐。店里的春卷皮是純手工打制,需要師傅將面團快速放在燒熱的鍋上輕輕一抹一拉,一張甚至可以透過去看報紙的春卷皮就打好了。據了解,往年每到立春這天,同春園的春卷一上午就賣出去上千條。同和居、惠豐門丁肉餅店、惠豐餃子樓也推出了烙餅卷肘子、烙餅卷帶魚、炒合菜等立春套餐。
在京市民溫馨提示:清明期間出京旅行相關人員返回必須居家隔離14天,建議廣大市民朋友通過網絡祭奠、預約代辦祭掃等方式,寄托對親人的哀思。
2020年3月20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分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岸柳青青,小麥拔節,正是春耕春種、植物萌芽的大好時節。
春雷響,萬物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激戰正酣之時,我們迎來了一年當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雖然突發的疫情給今年春耕備耕帶來了諸多挑戰,但春光不等人,春耕備耕已在全國拉開序幕,廣袤的原野上一派繁忙,為豐收描摹著底色。“春雷驚百蟲”復工復產要嚴防流行病爆發據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證實,驚蟄前后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也容易在這一節氣流行爆發,因此我們要在繼續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嚴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暴發,被高度懷疑與野生動物食用和交易有關,由此引發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查閱史籍,歷史上有關北京地區野生動物保護的記載并不少見。
最近,武漢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相繼投入使用,給抗擊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這兩座醫院的命名,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體現了全國人民的美好祝愿。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歲歲年年,今又元宵。在這個節日里,除了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之外,亦有無數文人墨客不吝文采留下許多充滿詩意的詩詞。今天,讓我們一起于詩詞中游走,感受詩意里的元宵佳節。”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一首《十五夜觀燈》,將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寫得別具一格,把人帶入陶醉的仙境。”詩中描寫長安城元宵之夜明燈錯落、人潮涌動,深更時分大家仍不愿離去的情景。元宵夜,燈火間。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機會,也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好時機。玩世不恭又才華橫溢的六如居士唐伯虎,也曾寫過一首意境優美的作品《元宵》。抗擊疫情已進入大決戰階段,我們期待疫情早日退散,家人盡快團圓!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農業生產與氣候關系的全過程。在民國使用公歷以前,立春即為春節(正月初一曰新年或元旦),古時人們在這一天還要舉行迎春大典。隨著該節氣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慢慢變得暖和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于上升和增多。舊俗立春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春節”,為迎接春天的到來,我國各地有許多“迎春”的風俗習慣。據《禮記·月令篇》記載:周代,立春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至東郊迎春,并祭太皓、芒神,祈求農業豐收。吃春餅的風俗古已有之,晉代有“五芋盤”即“春盤”,就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里面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標志著中國大地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了。唐代詩人元稹在《小寒》一詩中反映了鳥類的節氣變化: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進入小寒的節氣里,由于陽氣的萌動,大雁開始北遷了,喜鵲開始筑巢了,野雞也開始鳴叫了。
冬至,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定的節氣,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重要性僅次于“除夕”,也稱為“亞歲”。古人認為,蚯蚓感到陽氣能伸展,感到陰氣會蜷縮,冬至時是最為寒冷的時候,是陰氣最重的時候,所以蚯蚓蜷縮著身體,像繩子打的節一樣。我國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吃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這兩種說法是怎樣形成的呢?祛寒嬌耳湯的做法是將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經過熬煮后,撈出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冬至時一定要吃羊肉餃子,名醫張仲景創造的冬至餃子就是羊肉餡的,所以只有羊肉餡的餃子才是冬至正宗的餃子。羊肉溫補,在寒冷的冬至日吃餃子,可以起到驅寒保養身體的作用。
今天是11月8日立冬節氣,立冬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時節,華北及黃淮地區要抓住田間土壤夜凍晝消的時機,向麥田、菜地、果園澆灌“冬水”,補充土壤水分。立冬的民俗活動很多,例如:吃餃子、修農具、采桑葉、制肥料、冬泳等,現在大家又創新了很多適合的活動,下面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吃餃子立冬這天,我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該習俗源自古代“交子之時”的說法,即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古人認為“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著這一習俗。立冬以后,我國北方地區的農事活動逐漸結束,農家會趁著這段閑暇時期檢查農具,如有損壞,就會進行修理或重新添置,以保障來春不會貽誤農時。
“蜜蜂飛到彩畫上——空歡喜”,這句民諺形容的是彩畫逼真,連小蜜蜂都難以區分真假。中國傳統建筑常常使用彩畫,而室內天花上的彩畫,色彩斑斕,形式多樣,是傳統建筑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院周年紀念日當天,京劇藝術展陳館正式開館,通過大事年表、圖片、視頻,以及京劇名家曾用的京劇服飾、道具、容妝實物等多角度展示國家京劇院建院以來的建設發展成就。
無梁殿又稱旭華之閣,位于北京香山南路團城西南側,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是一座全部用磚石壘砌成的無梁大殿。
昨天,門頭溝區文旅局宣布啟動琉璃重生計劃,借力文創將該區停產的琉璃廠改為文創園區,通過多種渠道弘揚琉璃文化。位于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門頭溝琉璃渠村有著“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美譽,這里的琉璃燒造已有超過700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單單是單霽翔,故宮的大師們這次組團來到廣州。2019年5月22日晚上,故宮修表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亓昊楠出現在廣州圖書館對面的IFC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和觀眾分享他在故宮修表的故事。
2019年5月22日晚,北京舞蹈學院傳統樂舞集《沉香·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本輪演出的第二場,在舞臺上展現出漢族、哈尼族、黎族、維吾爾族等八個民族的特有舞蹈,以及來自塞爾維亞的科洛舞。
《回家》是一部高度遵循戲曲藝術規律、審美特征和創作法則的現實題材作品,是云南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資金資助項目。《回家》還于5月7日至31日走進云南省6所高校進行巡演,為大學生們送去耳目一新的滇劇大餐。
由內蒙古藝術學院創作的民族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走進北京市天橋藝術中心,向世界傳唱草原“小姐妹”精神,同時為沖擊第十六屆“文華大獎”作準備。
安新縣城的幾家酒店里,都掛著趙克琪的攝影作品。這里雖然不是景區,但是仍然保持著淀區人民日常的出行方式,這一切早就保留在了趙克琪的相機里。白洋淀動植物多樣,趙克琪拍過的鳥類不計其數,就連濕地保護單位的環境考察有時都要向他請教。
國家大劇院原創舞劇《天路》以此為創作背景,經過三年沉淀打磨,六輪40余場演出幾乎場場爆滿,深深打動了觀眾。舞劇《天路》圍繞漢藏民族團結、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講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堅守筑路的動人故事。
據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主任黎濤介紹,關于老電影的修復,他們有一個藝術專家組和一個技術專家組。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質量鑒定等一系列過程,其繁雜程度不亞于制作一部新電影。
日前,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簡稱《試行辦法》),覆蓋了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的全過程,國有文藝院團即將迎來大考。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